行政区有哪些 中国大陆的各省份的行政区划有哪些缺点?
偏个题,个人认为目前的大区分布非常不合理。
所谓大区分布就是建国初期的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的分法。
这种大区设置现在不提了,但是有很多遗留,比如身份证第一位的数字,还有如果要对全部省份做排列,也是根据大区顺序一路转下来。

这种大区划分本来是根据建国前解放军作战大区设置的,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地理、人文方面的合理性,这就给大区的名称含义制造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比如许多人困惑于山东是不是华东,中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大区划分的省份顺序是这样的: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这里面值得吐槽之处很多,山东属于华东是大多数人都有些不能接受的,福建的划入也有些别扭;中南的概念更是看起来十分拼凑,两湖、两广和河南放在一个大区,非常奇怪。
说实话,如果是从地理、人文方面去划分,个人认为民国的划分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民国版(按照南京国民政府官方)划分:
华中: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 华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华北: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塞北:宁夏、绥远、察哈尔、热河 西部:西康、青海、新疆 另有海南特别行政区属华南、蒙古地方属塞北、西藏地方属西部。
这个划分,
这个划分的合理之处在于,不仅表示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三个大区,即长江文明、珠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同时也通过省份排列对各版块的文化性质有很明显的暗示。如长江文明属于江海文明,所以靠近东海的下游地区最发达也作为龙头,同时沿着长江航道一路往上;而珠江文明相对长江,则更偏重海洋,可谓海洋文明,因此是沿着东南沿海航线一路往南;黄河文明则是明显的大陆文明,因此它不是沿着海岸,也不是河流,而是围绕着文明的陆地地理中心做旋转。
除此之外,这三个大区还分别表示出了各大区的主体,即平原所在的人口密集区,如华中的排列,一看便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至成都平原;华南则是沿着东南沿海的狭长平原前行;华北就更简单了,对应的就是华北大平原。
除了华中、华南和华北的划分,其余如塞北、西部的划分则明显参考了汉民和少民不同的文化属性,塞北对应的是蒙古族,西部则对应藏族和回族(疆回)等。
尽管这种汉少区分有着刻意强调民族不同的嫌疑,但是对照共和国自治区和省的区分,后者恐怕也不是全然合理的。
不过,随着时代演进,民国时期的划分当然也有过时的地方,比如塞北的刻意划出显然是为了强调这里是蒙文化区而不是汉文化区,但事实上现在汉蒙的融合很好,基本不存在民族问题,和新疆、西藏差异很大;华中的划分,随着长江航运的削弱和铁路的兴起,长江上下游的联系事实上是在削弱的,今天的两湖也是和广东走得更近。个人有一个不成熟的划分: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 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华中:湖北、湖南 华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西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